标签:
高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
他汀类
健康
|
分类:
养生保健
|
研究显示,经过科学的干预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1mmol/L,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相对风险减少20%,全因死亡率减少10%,所以长期的血脂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高血脂患者应经医生充分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后,建议使用的降脂药物,时间长短依据高血脂的危险人群而定。
吃降脂药的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1.高危人群:对于既往有明确诊断冠心病或有明确心梗病史、脑梗病史的病人,一般降脂药需要长期终身服用。因为对于此类极高危患者而言,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或1.4mmol/L以下,此时单靠生活方式的改善通常不能达到很好的降脂要求,因此对于此类病人,建议在服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血脂水平以及肝功能情况。如果是非常严重的高血脂,治疗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年才能够
标签:
动脉硬化
他汀类
高血脂
高血压
健康
|
分类:
临床用药
|
6月17日,开滦总医院吴寿岭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团队发表在JAMA网络开放子刊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成年人来说,服用他汀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持续服用和依从性高者获益更明显。
作者指出,该研究说明,服用他汀可早期预防亚临床心血管病变及防止其加重。
该研究于2010~2020年从开滦总医院纳入5105名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成年人,其中1310人为服用他汀者[定义为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前服用他汀至少6个月],通过倾向评分以1:1的比例与不服用他汀者匹配(平均年龄63.2岁)。
分析显示,与不服用他汀者相比,服用他汀者基线baPWV明显降低(?33.6 cm/s)。
在1502名重复接受baPWV检测的成年人中,410
标签:
心脏病
心率检测
心动过速
猝死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近几年来,年轻人熬夜猝死的新闻不胜其数。熬夜心跳加快时,你是否担心过这可能是猝死的信号?
一项发表于 Nature
子刊的研究表明:心脏有自己固定的昼夜节律。强行熬夜之后,心肌细胞更加脆弱,干不了重活;更严重的情况下,内部可能混乱到突然罢工,引起心率失常甚至猝死。
心率是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窗口”,随着社会和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交感神经被过度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进而引发心血管风险。
常有人把心脏比喻为“发电机”。在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发起的2022健康心率科普管理教育项目启动会上,中国高血压联盟终身名誉主席刘力生教授指出,这个比喻也侧面说明每颗心脏能跳动的次数是有“额度”的。也就是说,心率快的人,“额度”用得更快,更早走向死亡。相关研究也表明,相较于
标签:
高血压
眼底
视网膜病变
动脉硬化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能反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通过观察眼底可判断高血压的病期、类型和预后。近日,日本国立心脑血管病研究中心发现,即使血压轻度升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眼底可能已经发生病变。
研究开始于1989年,共纳入7027名无心脑血管病史的30~79岁普通大阪市民,研究人员观察了受试者新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情况,经过17年随访发现,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轻度表现组中,心血管病发病率为24%,中风发病率为28%,与无视网膜病变组相比均有所增加;在心血管病新发病例中,眼底小动脉弥漫性狭窄和动脉反光增强病变(提示动脉硬化)各增加24%和33%;即使受试者血压正常(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无降压药服用史),轻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组中风发病率也会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动脉血压慢性升高的
标签:
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定期去体检。很多人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却发现有颈动脉斑块。
确实,颈动脉斑块在人群中已经十分常见,据2020年Lancet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数据,目前我国有将近2亿人患有颈动脉斑块,其中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那么这个“不痛不痒”的颈动脉斑块是何方神圣,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特征性表现。对于其如何形成尚存在争议,目前多数学者支持“损伤-反应学说”,即颈动脉斑块是动脉对各种各样内膜损伤作出反应的结果。
从肉眼上看,颈动脉斑块是动脉内膜隆起的白色或黄色椭圆形丘(图1)。根据病理解剖,可将颈动脉斑块进程分为4期:脂
标签:
糖尿病
水果
苹果
猕猴桃
健康
|
分类:
糖尿病防治
|
保持身体血液的稳定是特别重要的,若血液中有过高的血糖,就很有可能产生高血糖的症状,对身体造成巨大影响,严重者还会引起糖尿病。若有血糖高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护理自己的身体,调整饮食习惯,多吃一些降血糖的食物,对疾病的控制很有帮助。
血糖高是因为糖吃多了吗?
血糖升高不仅仅是糖吃多了导致的,虽然目前有研究显示长时间高血糖饮食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但实际上血糖升高甚至糖尿病与很多因素都有关,例如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自身免疫都有关系。比如像一型糖尿病,很多患者都是自身免疫紊乱导致产生糖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破坏胰岛功能,然后出现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缺乏发生糖尿病。而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一般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伴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受损而导致糖尿
标签:
糖尿病
中风
高油三脂
胆固醇
健康
|
分类:
糖尿病防治
|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夺去1790万人的生命,而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占这些死亡的85%,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他们的心脑血管风险比正常人高几倍,这也是引起他们比正常人寿命减少的重要因素,需要特别引起重视。那么,怎么来尽早预防这些疾病、减少发生概率呢?就需要关注身体的健康指标,因为疾病发生不是每个人都均等,会跟很多指标相关,改善就可以降低风险。对于中风来说,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团队分析了七项研究,发现5个指标特别需要重视;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内脏脂肪大小也是中风的关键因素。
1.组氨酸
组氨酸是一种在多种蛋白质来源中发现的氨基酸,被认为对维持生命至关重要,被发现与中风风险的关联最强。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组氨酸含量与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降低
标签:
糖尿病
心力衰竭
冠心病
血糖
健康
|
分类:
糖尿病防治
|
近日,发表在 JACC
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早期心衰老年人群,没有控制好的血糖或糖尿病会大大加速心衰进展到晚期的风险。
研究者认为,在早期控制好糖尿病有积极意义,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心衰加重或进展到晚期。
这项研究共纳入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中4700位参与者,其中1551例处于心衰A期,3223例处于B期。
A期即至少有一种心衰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或肥胖,但无结构性心脏病。B期指存在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但无心衰迹象或症状。
研究显示,未能控制的血糖或糖尿病与心衰A期、B期患者的心衰进展相关。
其中没能控制好的血糖或糖尿病会使得A期心衰患者有1.5倍的可能进展为明显心衰,在B期心衰患者有1.8倍的可能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降压药
高血脂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听到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降血压药物不能长时间的服用,长时间服用就没有作用了,会产生耐药性,该及时的更换药物种类。在这里涉及到了降压药物的耐药性问题,如果降压药物真的存在耐药性,不及时更换药,就会耽误对病情的控制,如果降压药物没有耐药性,随意的更换降压药,更是对病情的冲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降压药物到底有没有耐药性。
降压药物到底有没有耐药性呢?
在讨论降压药物到底有没有耐药性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耐药性。耐药性又叫做抗药性,指的是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细菌的耐药性是最为常见的,大多数的会产生耐药性的药物是抗生素药物。高血压这种疾病并不是微生物、寄生虫等因素引起的,自然谈不上耐药性这一说。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脑卒中
高血脂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2021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糖尿病影响着全球约10%的成年人,且患病率在许多地区仍不断攀升。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更是较一般人群高。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研究显示,降血压除了可预防2型糖尿病带来的血管并发症外,还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研究共纳入1973~2008年间22项试验数据,包括14.5万余人,男性占60.6%。结果发现,受试者收缩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2型糖尿病风险可降低11%;收缩压每增加20毫米汞柱,2型糖尿病风险会增加77%。
研究第一作者纳扎扎德博士认为:“糖尿病风险降低是由血压降低本身还是抗高血压药物的其他作用引起,并不能完全确定。不过,我们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证据缺口。并且,随机对照试验和基因分析结果一致,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血压升